位置 > 资讯 > 内容

齐鲁制药子公司偷税2289万被重罚 两大药企假学术推广被罚

齐鲁制药子公司偷税2289万被重罚

医药领域的问题还是比较多,作者最近关注到山东的齐鲁制药,虽然在它的官网介绍中,主要致力于研制开发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其他多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疾病的药物,但在齐鲁制药的投资和业务版图中,还有着农业用药的生产开发,而在这方面齐鲁制药存在着生产劣质农药、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等现象;

此外,齐鲁制药旗下子公司的偷税问题也非常严重,曾在今年1月份因偷税被处以2289万元的巨额罚款。如果再溯及过去几年,环保违法高发、生产安全隐患大,甚至闹出了10人死亡的重大着火中毒事故。

子公司偷税2289万元,被重罚2289万元

今年1月份,国家税务总局洛阳市水务局第二稽查局对齐鲁制药100%持股的子公司河南齐河医药有限公司下达了处罚决定(处罚文书号:洛税二稽罚〔2024〕2号)。

处罚决定显示,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河南齐河医药有限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涉及发票违法,税局监管部门认定该公司在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等方面存在偷税行为,最终认定的偷税金额高达2289.73万元。

税务监管部门在追缴偷税金额的同时,还对河南齐和医药有限公司处以偷税额1倍的罚款,即罚款2289.73万元。

如此之高的偷税金额,对一家企业来说也是十分罕见的。且据天眼查信息显示,此次今年1月份被追缴偷税款项的河南齐和医药有限公司,早在2021年5月份就进行了简易注销流程。但即便进行了公司注销程序,依然逃脱不了被追缴偷逃税款的行为。

生产劣质农药被查处,环境污染问题亟需重视

今年6月份,齐鲁制药100%控股的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因生产劣质农药被和县农业农村局查处,没收了违法所得并处以1.5万元的罚款。

作为医药生产的头部企业,虽然农药板块在其业务版图中可能是并不起眼的一小块,但也不能生产劣质农药来忽悠我们的广大农民群众,农业、农民本就不容易了!这样的行为,又如何对得起齐鲁制药“做百姓健康的坚实守护者”这样的企业使命呢?

同样是安徽华星化工,在去年还因为在发布广告中使用的中国地图,未将我国的领土表示完整、准确,被市场监管部门于今年1月份查处,处以5万元的罚款。

如此基本的广告发布行为,齐鲁制药旗下的子公司居然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其内控体系该存在多大的隐患和短板?

更令人惊讶的是,安徽华星化工在去年8月份,被人举报该公司官网展示的一项专利已经“专利权终止”,但仍在官网展示,涉嫌存在假冒专利违法行为,最终被马鞍山市场监管部门查处认定为涉嫌发布违法专利广告,要求该公司对官网进行整改。

去年2月份,淮安市生态环境部门对齐鲁制药控股的江苏春江润田农化有限公司进行了环保处罚。

处罚信息显示,在当地环境执法部门的执法中,发现江苏春江润田农化公司RTO废气排放口非甲烷总烃和颗粒物在线监测数据异常,现场调取监测数据后发现,多项指标超出国家规定标准,超标排放造成大气污染,该公司被重重处罚10万元并责令改正。

事实上,齐鲁制药控股的子公司环保违法也是较为多发。2022年,吴忠领航生物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因存在“废活性炭、蒸馏残液、污水处理污泥、离心废液、废包装等危险废物,在厂区露天堆放,未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贮存危险废物;吡虫啉原药项目,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经验收,即投入生产。”等严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累计被重罚55万元(处罚决定书文号:宁环罚〔2022〕4号);

事实上,该公司在2021年就因为“将危险废物(HW04农药废物,废物代码263-011-04农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处理污泥)混存在一般固体废物暂存间内”这样的环境违法行为被处罚过一次了(处罚文书号:吴环罚字【2021】64号)。

此外,还有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齐鲁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等多家齐鲁制药旗下子公司因为环保问题被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齐鲁制药在几年前,还因为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被高度关注。

事故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4月15日15时10分左右,齐鲁制药子公司齐鲁天和惠世制药有限公司发生重大着火中毒事故,造成10人死亡、1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867万元。事故发生后,省政府成立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工作,并于2019年9月5日批复了事故调查报告,认定该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事故责任单位齐鲁天和惠世制药有限公司在四车间地下室管道改造作业过程中,违规进行动火作业,未深刻吸取以前事故教训,未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事后,齐鲁天和被吊销危化品生产许可证,公司后续也被注销,并被处以300万元的重罚。

无论是安全生产,还是合规经营,作为医药企业,底线一定要守牢。而近几年来的无论是重大安全事故的警钟,还是环境污染违法的处罚、生产劣药的曝光、偷税漏税的追缴等等,都应成为齐鲁制药发展前行路上的一道道警戒线。(来源:九号观察)

两大药企假学术推广相继被罚

上月一起,这月又一起,全是因为“学术推广”出了问题,结果在同一市,先后载了跟头。

今日这则消息业界流传也挺广的,因为涉及的企业又是一家国内某大型药企的销售子公司,关联药物是两款销量挺大的抗肿瘤药物,所以处罚结果颇受医药从业者关注。

行政处罚书显示了该司设置多个所谓“学术”活动平台,给予医生劳务费,有许多不合规涉嫌违法的地方。

比如,该司药品信息顾问邀请医生在该司搭建的“学术平台”参加学术活动,医生回答一份问卷调研可获得 1000 元劳务费,完成一次文献点评可获得2000-3000元劳务费,会议设主持、讲者和点评(讨论)角色,不同角色对应不同劳务费,劳务费 1000-3000 元每次。

稍微经受过合规培训的小伙伴们看了这个,应该很清楚了,这种发放劳务费的方法是完全不合规的,纯粹是利益输送。

而且,据行政处罚书透露,该司还有多个类似的“学术平台”,包括自建的医患一体化管理平台招募临床研究者,问卷调研的公众号等等,给当地医生发放数十万元不等的各类费用。

当地市监局调查发现,受邀医生均为处方该司药品医生,课件均为该司提供,甚至还出现过更荒唐的,两个医生一对一的互相讲课,同样的课件,两人均获得劳务费。

市监局还获得更多会议照片造假的证据,包括摆拍的科室会照片,会议地点、参会人员、参会人员着装和讲者不一致,等等。

你看,连形式上合规都做不到,更别说真的去做学术推广了。

因为涉及不正当竞争,当地给予的处罚结果是没收违法所得约 2300 万,罚款 210 万。

同样,上个月也是这个地方,另一家国内知名药企也被罚了。

据行政处罚书显示,这一家也是因为虚假学术推广,该司无法证明一些科室会和线上会议的真实性,市场监督管理局认为,这样根本达不到学术推广的意义和价值,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推介和销售该司的药品。(来源:医药代表)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