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资讯 > 内容

“北京美浓”再触监管红线 化妆品行业“配方游戏”何时休?

近日,北京市场监管局一纸罚单,将北京美浓日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美浓”)推上风口浪尖。这家成立24年的老牌企业,在2025年4月因2起重大违规事件被罚没超58万元,而这已是其继2016年后第二次栽在特殊化妆品注册制上。

配方“罗生门”

行政处罚决定书《京市监处罚﹝2025﹞93号》显示,北京美浓备案生产的首研焕颜祛痘精华液(京G妆网备字2024000556),在2024年6月,国家级抽检和省级监督抽检均被检出不合格:2024年6月,国家级抽检和省级监督抽检均在流通环节抽样到涉案批次化妆品,经检验,检验项目“水杨酸”检验结果分别为0.61%和0.59%[标准规定:总量≤0.5%(以酸计)],检验项目“氯苯那敏”检验结果分别为10.9μg/g和11.5μg/g(标准规定:不得添加),结果均不符合规定。

经查,首研焕颜祛痘精华液配方成分有“白柳(SALIX ALBA)树皮提取物”,无“水杨酸”成分。首研焕颜祛痘精华液(批号:MNNE3002)检出水杨酸,系源自产品成分标注的白柳(SALIX ALBA)树皮提取物。涉案产品使用原料白柳(SALIX ALBA)树皮提取物符合法规要求。

据了解,白柳树皮提取物含有天然水杨苷,在特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水杨酸。这种“既规避原料申报限制,又暗度陈仓实现功效”的配方设计,暴露了部分企业游走监管边界的投机心态。

值得玩味的是,涉事原料虽符合法规要求,但终因转化失控导致产品违规。

不过,北京美浓也算“老实”:积极配合案件调查,召回涉案产品比率较大(召回规格30ml产品4106盒、规格2ml产品8085袋,召回产品退款金额55117.75元),且在调查过程中主动供述了行政机关尚未掌握的叶媄焕颜紧致活肤水(批号:MNML0601)和轻朵美肌精华水(批号:MNML0503)检出化妆品禁用原料“氯苯那敏”的情况,并立即实施召回,符合“减轻行政处罚”的条件。

最终,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5年4月21日对北京美浓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依法处以罚款522,834.75元,并没收违法所得2,975元及涉案非法财物。

批件“借尸还魂”

更令人咋舌的是维芙雅净白祛斑霜的“借尸还魂”。在批件过期情况下,北京美浓竟将实验室配方混用过期文号生产,这种“新酒装旧瓶”的操作,本质上是对特殊化妆品注册制的公然蔑视。

行政处罚决定书《京市监处罚﹝2025﹞93号》显示,北京美浓申请的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维芙雅净白祛斑霜”(国妆特字G20120502)已经过期。

2023年3月22日,北京美浓在投料生产维芙雅净白祛斑霜时,将添加了烟酰胺、3-邻-乙基抗坏血酸、凝血酸成分的实验室产品,使用标示批准文号为国妆特字G20120502的包材进行包装(标示批号:MNMC2201,规格:30克/盒),入库991盒。2023年4月6日,北京美浓将该批次产品全部销售给北京协和天使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2025年4月,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维芙雅净白祛斑霜注册批件过期后仍违规生产销售的行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没收涉案产品907盒(货值金额8961.16元)、违法所得829.92元,并处以罚款65000元。

此外,“惯犯”北京美浓还因涉嫌生产未取得批准文号的特殊用途的化妆品案,在2016年被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大兴分局没收违法所得5112元、罚款20448元。

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7.3万家,但2024年飞行检查不合格率仍达12.6%,其中“套证生产”“违规添加”等乱象屡禁不止——这绝非“行业秘密”,而是赤裸裸的违法事实。当“成分玄学”取代科学验证,当“流量密码”碾压合规底线,美妆行业正在沦为一场危险的“概率游戏”:企业赌的是监管抽查的漏网率,消费者赌的却是自己的脸面安全。

在“美丽经济”年规模突破5000亿的今天,监管部门已用重罚划出红线:化妆品不是“快消品”,更不是“法外之地”。从北京美浓到更多被曝光的案例,都在警示一个真相——那些沉迷于“配方魔术”“批件造假”的企业,终将在两个战场上溃败:一是监管的“技术穿透式检查”,二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市场法则。

当行业龙头如上美股份、贝泰妮等纷纷加码研发投入,而仍有企业妄图用“水杨酸含量超标0.01%”的侥幸心理牟利时,这场产业升级的淘汰赛早已开始。消费者更需要清醒:直播间里主播嘶吼的“祛痘神效”,可能只是水杨酸超标引发的“灼烧幻觉”;包装上印着的“国妆特字”,或许早已沦为过期批件的“僵尸代码”。

美妆行业的未来,不在于谁能把“违规成本”算得更精,而在于谁能把“安全底线”守得更牢。 毕竟,当监管的聚光灯亮起时,没有一张脸能成为“试验田”,也没有一家企业能永远躲在“流量泡沫”里全身而退。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